当前位置:首页>>以案说法
以案说法
【以案释法】普法宣传
时间:2024-11-1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01
电信诈骗案例

2022年09月29日,德钦县某校老师扎某接到号码为02987012911属地为陕西西安的电话称:对方是中国银行监管部门,现在国家在整治网上信贷乱象,需要将扎某所有网上信贷额度清零后再恢复使用。扎某当时挂断了电话,之后又再次接到号码为02987016306的电话称:对方是中国银行监管部门,要扎某看手机短信。扎某打开短信时发现国家反诈中心发来短信验证码,且发送短信的号码为扎某在2022年08月13日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号码,扎某见此就相信了对方,并按对方要求先后下载中国建设银行App、工商银行App、携程旅行App、腾讯会议App后注册认证,对方又通过腾讯会议App语音会议的形式获取了扎某信用卡及网上信贷平台信息,要求扎某将所有平台及信用卡里的钱全部提取出来转入对方提供的账号,扎某此时怀疑对方为电信诈骗,对方便以将扎某微信关闭冻结的方式,获得了扎某信任,扎某从华夏银行信用卡、借呗、云南农村信用卡里总计取出124929元人民币,转入对方提供的3个账号。后对方又向扎某索要扎某朋友的支付宝收款码,扎某这才意识到自己被诈骗,于是到派出所报警。

提示,根据近期网络电信诈骗的趋势请广大群众谨记“三个切记”:

切记凡是“安全账户”都是诈骗,无论是“公检法”办案、反诈平台客服、银行客服,无论以何种理由均不会让你将资金转入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

切记不要在任何陌生人指使、提示或引导下下载注册“App”,诈骗分子不但利用指定下载的“App”对你实施诈骗,还会将你的手机利用“App”进行远程控制并操作、为所欲为,轻而易举将你账户资金转而一空,甚至将你所有借贷平台内的额度全部提现并转走,甚至还会远程操作模拟你的语音通过电话、微信对你微信、手机通讯录内的亲友以借款、筹款等方式进行诈骗。

切记单位微信群、家长微信群、亲友微信群中的收款、筹款相关事宜,一旦收到群内收款、筹款相关事宜,请仔细核实,诈骗分子会通过特定手段进入微信群并更换微信名、微信图片的方式以群主、班主任等名义进行收款、筹款实施诈骗。




02
命案防控案例

奔子栏的格某与扎某两人之间以往有过矛盾,一直未化解,在双方心中耿耿于怀,2015年2月6日12时许,两人在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环东路加油站相遇后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扎某用拳头将格某眼部打伤,格某随后用随身携带的藏刀将扎某背部刺伤,后经伤情鉴定格某的伤属轻微伤,扎某的伤达重伤二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轻伤标准:单个创口10cm以上或者累计150cm以上,鼻骨两处骨折,或造成部分功能障碍;重伤标准:残疾、功能丧失——如听力、视力)

判决结果:格某因故意伤害罪被迪庆州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上诉)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同时格某也将赔偿扎某经济损失共计373044.56元。

案情分析:假如当时格某与扎某在产生矛盾的时候两人能平心静气地冷静处理,或是主动到司法所借助调解的力量去化解,双方本可以愉快的解决两人的矛盾,一时的冲动带来的双方身心上的伤害,特别是格某逞一时之能,换来的是五年的矫正及巨额赔偿。

矛盾纠纷正确解决的途径:

(1)做好沟通协调;都是乡里乡亲,没有深仇大恨,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把问题放到明面上一一谈好,方法用对、态度摆正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用上纲上线把问题闹大,伤了和气。

(2)第三方介入组织调解,也就是走人民调解程序。乡、村都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各个小组有调解员。村小组调解员需要回避的也可以逐级向上级调委会申请介入调解。(人民调解有依申请调解和调委会主动介入调解两种;两种调解都要基于双方当事人自愿接受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为前提,所以既然选择人民调解就要相信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要如实反映基本事实,不得捏造歪曲事实,调委会会依法公正调解案件)。

(3)走司法程序:起诉、复议、仲裁、信访等法律途径。



ED

来源:“滇藏门户 和谐佛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