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刚步入仕途之时,也是个举止荒唐浮夸的公子哥。但他立誓“不为圣人,便是禽兽”,决心改掉毛病。看《曾国藩日记》,曾国藩的戒色经历见证了他节欲的坚定决心。有一次,曾国藩参加湖南老乡的聚会,朋友家钟鸣鼎食、妻妾成群,曾国藩大开眼界,喜色之心油然而生,但他想起病榻上妻子的呻吟声,曾国藩辗转反侧,便出门去找朋友聊天,很晚才回家。还有次,曾国藩的朋友新纳了一位貌美的小妾,曾国藩心怀艳羡,便登门一睹芳容。看到庐山真面目之后,曾国藩大赞其美貌,还说了些挑逗的话语,回来后,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猥亵大不敬”,并痛骂自己“真禽兽矣”。曾国藩也有七情六欲,但是他能够节制自己的情欲,而且坚决不纳妾,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特立独行的,在中年以后,他已经修炼成一名庄重又不失诙谐的谦谦君子,也正是他没把精力浪费在声色犬马上,才有了其人生成就。
曾国藩把“慎独”作为修身之本。他在家书中这样写道:“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古人讲究“举头三尺有神明”要心存敬畏,他主张“无不可对人言之事”要心怀坦荡,要慎独慎微,防微杜渐,下足点滴功夫。慎独,就是要求人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逾规矩、不违律法、不存侥幸。陈毅元帅所言: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贪官堕落之始也是心抱侥幸,以为事做的隐秘,却忘记有“天知地知”,终有东窗事发之期
“余服官二十几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曾国藩位至宰辅,不但自己俭朴,远离奢华。也教育家人子女谨守勤俭。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他不经商、不收受贿赂,以至于穷到连回乡省亲的钱都没有的地步。曾国藩传给后代的只是一本《家书》,和从他所形成的家风,却成就一个兴旺百年的曾氏家族,其家族人才辈出,令人叹服。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曾国藩留下的精神遗产则泽被数代后人,这值得我们今人思考。
“人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曾国藩的修身之道,根本就是律已,他推崇“守穷”、“节欲”、“慎独”,他注重家教;一本《家书》,其饱含哲理、意境深远,是警醒来者、启迪后人的一面镜子。毛主席讲,“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党员干部要有这种情怀,当追求个人精神境界的升华。习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其中的严于律已,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用律已打好修身之基,在这点上学习曾国藩,对我们不无裨益。
来源:祁县人民检察院